您的位置:当前位置:瓷都青年网-景德镇市团市委 >> 团情快递 >> 浏览文章
景德镇市青联《开讲》第二十八讲暨《景漂青年说》第十八讲圆满举办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1日 点击数:

  10月27日,由江西省青年联合会指导,景德镇市青年联合会、景德镇市新青年湖田瓷社共同主办的青年公益文化讲座专栏《开讲》第28讲暨《景漂青年说》第18讲在景漂之家圆满举办。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思政教学名师刘静带来主题为《先秦时期“三礼”的书写与陶器文明建构》的讲座分享,讲座通过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来自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陶瓷工艺美术学院、景德镇学院、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等院校的师生代表,“景漂”青年艺术家、非遗传承人以及艺术爱好者代表参与此次讲座交流活动,讲座由江西省青联委员、市青联常委章晨副教授主持。

 景德镇市青联《开讲》第二十八讲暨《景漂青年说》第十八讲圆满举办

  刘静老师的分享《先秦时期“三礼”的书写与陶器文明建构》深入探讨了中华古代文明中“礼”的概念及其与陶器文明之间的紧密联系。首先阐释了“礼”的广泛含义,指出它不仅涵盖日常接人待物的礼节或规矩,还深入到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制度和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这显示了“礼”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核心地位,它不仅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一种精神信仰和文化价值的体现。通过引用先秦典籍《左传》中的观点,刘静老师强调了“礼义”是华夏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这凸显了“礼”在华夏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作为中华民族独特文化符号的地位。陶器作为古代社会的重要物质媒介,对礼制的起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刘静老师指出,不同时期的陶礼器蕴含着不同的礼意,这些礼意又依存于陶器的物质形态。这种器与礼的互动不仅反映了古人对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追求,还引发了关于道器关系的深刻哲思。“三礼”之所以呈现出理想化书写的模式,是因为它们在长久的实践中逐渐深化了人们对“礼”的认识。这种深刻思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还构建了一个既符合中国国情、又有充分理据的文化范式。这种文化范式以“礼”为核心,旨在构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在中国古代,“礼”不仅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更是维系社会政治秩序和巩固等级制度的重要手段。它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和观念,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刘静老师的分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和理解中华古代文明中的“礼”及其与陶器文明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也为我们当代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版权所有:景德镇市团市委 技术支持:景德镇在线网站
赣ICP备12007244号-1